这个盛夏,“车轮上的青年”汽车文化探寻社会实践队化身“汽车文化使者”,穿梭于涂鸦墙绘、童趣课堂与科技前沿阵地之间。从画笔勾勒的汽车梦想,到童声稚气的求知渴望,再到无人驾驶的震撼体验,他们用脚步丈量汽车文化的深度,用行动书写青春的热血篇章。
一、涂鸦绘就汽车梦:色彩与机械的碰撞
在大学生一站式社区的空白墙面上,实践队以绚丽的颜料为笔,将汽车造型浓缩成一幅幅立体画卷。这场校园艺术创作,不仅为大学生社区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,更让汽车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走进校园生活,让机械与艺术擦出了别样火花。


二、童梦起航:萌娃变身“汽车小博士”
在少儿汽车知识科普课堂上,实践队成员化身“汽车老师”,用趣味实验与互动游戏带孩子们探索汽车奥秘。参观实训室的发动机,演示轮胎如何抓地;通过动画短片讲解汽车发展史,从马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跨越;还设计了声控小车组装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汽车的奥秘。


三、科技探秘:无人驾驶的未来已来
走进武汉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基地,队员们近距离接触智能网联汽车的“大脑”。通过参观研发实验室、观看无人驾驶路测实况,他们惊叹于激光雷达、AI算法如何让汽车实现“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”。在模拟驾驶舱体验环节,队员们亲身感受无人驾驶系统的精准操控,从紧急避障到自动泊车,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科技的力量。


“原来无人驾驶不是简单的‘去掉方向盘’,而是无数工程师对安全与智能的极致追求。”一位队员感慨道。这场科技之旅,让大家看到了汽车工业向智能化转型的磅礴浪潮。
四、历史溯源:东风精神的传承与回响
在十堰东风汽车博物馆,实践队穿越时光长廊,触摸中国汽车工业的峥嵘岁月。斑驳的生产工具、泛黄的设计图纸、第一代东风卡车的原型车,无声诉说着三线建设者“艰苦创业、自强不息”的奋斗故事。讲解员讲述的“芦席棚里出汽车”的传奇,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“东风精神”的内涵。

从老一代匠人手工打磨零件,到如今现代化生产线的智能智造,博物馆的展品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到超越的蝶变,也让队员们意识到传承与创新的使命。


这个夏天,车轮上的青年们用多元的实践活动,编织出一张立体的汽车文化网络。涂鸦墙上的色彩,是艺术与工业的交融;少儿课堂的欢笑,是知识与童心的共鸣。

